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国家战略层面的文件中,对大数据提得不多,希望国家制定大数据国家战略。
多位院士的建议方案认为,所要制定的大数据国家战略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构建大数据研究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实施“专项计划”,突破关键技术;构建大数据良性生态环境,制定支持政策,形成行业联盟,制定行业标准;构建大数据产业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嫁接。
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一份《关于实施大数据国家战略研究》的报告中表示:“虽然我们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却并未在真正意义上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考量,我们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制定大数据发展规划,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份研究报告指出,要“通过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明确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和保障措施,推动和改善与大数据相关的收集、储存和分析工具及技术,并在公共服务领域(如安防、医疗、卫生、教育等)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运作效率。”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最近,国家发改委和中科院正在推进国家高技术服务业研发与产业化专项“基础研究大数据服务平台应用示范”项目。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有关人士表示:“我们将依靠新的方式、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对大数据进行挖掘应用,帮助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希望结合有关国家研究机构的优势与特色,能够探索大数据的潜在发展前景与效益,支持相关领域内的融合创新与思想碰撞。”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中心主任黎建辉研究员则表示“目前我们正在对基础研究的大数据获取方式、组织与管理、关联与发现、分析与可视化等方面进行研究,下阶段将研究大数据的协同创新、科研模式变革、服务模式、产业化探索、人才培养等方面问题。”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杨咸武表示:“当前全球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数据的深度分析和利用将对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的监测统计,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已经达到1.8ZB(1ZB等于1万亿GB,1.8ZB也就相当于18亿个1TB移动硬盘的存储量),而这个数值还在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总共拥有35ZB的数据量,增长近20倍。开源分析机构Wikibon预计,2012年全球大数据企业营收为50亿美元,未来5年的市场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58%,2017年将达到500亿美元。
据权威专家透露,在有关部门协商的基础上,经国务院同意,将来或推出一个国家科技和产业专项来引导和支持大数据的研究和产业发展。
这个专项包括大数据的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和重点任务。有关院士建议,我国大数据的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时期以及未来十年,实现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产业的整体质量效益得到提升,应用水平明显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原则是,市场主导、创新发展;应用牵引、融合发展。
重点任务主要有布局关键技术、推进示范应用、完善支持政策等三方面。首先,布局关键技术研发创新。一是以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加强人工智能、商业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夯实发展基础。二是加快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技术、可视化技术等基础技术研发,并推动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形成较为成熟、可行的解决方案。三是面向大数据应用,加强网页搜索技术、知识计算(搜索)技术、知识库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开发出高质量的单项技术产品,并与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为实现商业智能服务提供技术体系支撑。
其二,加速推进示范应用。一是面向能源、金融、电信等行业,引导企业参与,发展数据监测、商业决策、数据分析等软硬件一体化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二是面向城镇化建设与民生需求,加快推动大数据在城市建设生活服务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数字内容加工处理软件等服务发展水平。三是推动行业数据深加工服务。大力开发深度加工的行业数据库,对高科技领域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建立基于不同行业领域的专题数据库,提供内容增值服务。四是推进政府及大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和利用跨部门的政府信息大平台,提高行政工作效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利用政府信息大平台,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高政府预测预警能力以及应急响应能力。
最后,完善支持政策,鼓励民间投资。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信息技术专项资金对大数据产业的投入,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支持重点企业实施大数据项目。二是拓展投融资渠道。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大数据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和外资进入大数据领域。